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淄博科学技术学校综合发展规划

  • 资讯
  • 2024-12-21 12:54:49
  • 35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淄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高青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特制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十三五”专业建设简要回顾 (一)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具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建筑装饰、汽车运用与维修、火电厂集控运行、机场场务技术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会计、植物保护、纺织技术及营销、幼儿保育共 11 个专业。先后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职贯通建筑装饰专业,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贯通幼儿保育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校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其中植物保护专业被认定为市级教研中心,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市级骨干专业,专业规模逐渐扩大,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吻合度不断提高。 (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2019 年 3 月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验收。2019 年 12 月,新校搬迁,总占地面积 150 亩,总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2020 年 2 月,学校加挂“淄博科学技术学校”校名。学校目前已成为一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理念先进的集全日制学历教育、成人学历进修、社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网络学习人人通。 (三)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体制建设,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专业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高。学校毕业生连续保持了 98%以上的就业率,受到企业的好评,不少学生在职场中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高青县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经济,着力布局工业互联网、个性体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打造产业新赛道,培育企业新物种,构建发展新生态。努力打造“4+N"新兴产业体系,集中培育新材料和健康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融入国家“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十四五”期间淄博市构建适应需求、纵横双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以职业能力增进为主线,强化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全面建成横向职普融通、纵向中高职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相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面临挑战 新的形势要求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主动迎接培育企业新物种,构建发展新生态,努力打造“4+N"新兴产业体系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面对新要求,我校的专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三、“十四五”时期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以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统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专业建设引领,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以优势 专业建设引领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支撑特色学校建设;加强传统专业建设和改造,办出特色,促进各类专业协调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关注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吻合度,建立专业调整机制。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建立校内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加强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内容:一建设规划、二教学团队、三课程建设、四实践教学、五建设成效。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末,全日制学生规模要达 3000 人左右,专业总数控制在 12-15 个,中高职贯通专业 8 个,省规范化专业 2 个,省示范性专业 1 个,新兴产业专业培训和创业集群 1 个,新产业产教融合基地 12 个。专业结构合理,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传统优势专业发展稳定,新增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2.具体目标 (1)2021 年实施校园二期工程,年底投入使用,教学基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积极申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幼儿保育专业为我市级特色专业。学校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增化工工艺专业,增加中高职贯通专业 2 个,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明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中高职贯通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2)2022 年新兴产业专业增设与更新 1 个,探索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培训和创业集群 ,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率 90%。建成一处大型仿真实训基地,满足现有专业教学实践。 (3)2023 年根据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专业 2 个,中职贯通专业增加 3 个,新产业产教融合基地 8个。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专用实训设备总价值11407735 元,生均设备值 11546 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资源丰富、便捷有效的校级网络教学平台。 (4)2024 年建成新兴产业专业培训和创业集群 1 个,建立校内专业定期评价制度,建立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制度,改进教学行政和教学业务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5)2025 年建成省规范专业 2 个,省示范专业 1 个,新产业产教融合基地 8 个。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实现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四、“十四五”期间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师资队伍建设引领专业建设,计划在 5 年新引进专业教师 40 人,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双师教师占比 70%以上,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大投入,增加实训设备,加强专业课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拓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增加中高职贯通专业办学力度。未来 5 年内学校专业由现在的 11 个增加到 15 个左右,建成 2 个专业集群,增加专业内涵发展,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传统优势专业发展稳定,新增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指导。专业负责人要结合高青县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制订相应的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专业建设工作达到预期成效。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支持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等项目的实施。 (三)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各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分步实施 1.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研究 认真学习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 号)、《淄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高青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晰发展目标,重点围绕“校企合作”“加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主题,开展研究,推动实践,促进内涵建设。 2.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严格达到 4:6。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大阅读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业教育中心和创新教育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大阅读。 3.优化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规划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与发展 2 大专业群,以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数控专业转型升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D 打印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设置中德机电维修技师人才培养项目。 4.强化专业建设 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每个专业群每个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群负责人在市内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专业负责人属校聘业务性工作岗位,围绕专业建设任务、以确保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工作。 6.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校级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校级三级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专任专业教学团队年均师资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 10%以上,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专业群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比达1:27 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0%以上,高级职称2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9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50%以上;或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 70%以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 20%-3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7.积极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 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对获批的中高贯通试点专业,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教学管理规范。注重中高职贯通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积极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8.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2025 年 2 大专业群均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以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行“1+X”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1+X”率达 100%。 9.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10.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各专业群特色教材的开发工作,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教材体系,专业群开发校本专业课程教材 3 本以上。 11.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教学空间。 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着力推动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课程开发,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资源网建设,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全部开通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每个专业群建成的群资源库课程占全部群平台课程比例 50%以上,超过70%的群平台课程有辅助教学资源(活页讲义、学习手册等),12.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大幅度减少试卷考核的课程比例,改变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大采用上机、答辩、演讲、作品、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非试卷形式考核的课程。注册入学、对口单招等入学形式的专业课程考核要依据生源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过程性考核比例不低于 50%。推进以证代考,加大家长、行业企业评价力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13.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标准体系。 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标。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项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中需要调整的要按审批程序执行;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完全服从教材或某一时的特定惯例。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

淄博科学技术学校综合发展规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