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凉山移民宁夏多少人凝心聚力齐奋进 同心共铸中华情

  • 文学
  • 2024-12-22 09:55:17
  • 34
凝心聚力齐奋进 同心共铸中华情 ——三亚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一支欢快的黎族竹竿舞,舞出了三亚少数民族同胞的幸福节拍。 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文 陈聪聪 李学仕 实习生 江文滔/图 三亚,一座生态宜居的滨海旅游城市,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2023年,三亚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大民族地区资源投入力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走深走实。吉阳区博后村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黎响服饰开发有限公司、三亚市天涯区槟榔小学等3家单位获评第四批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梅山革命史馆获评第二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三亚市民族事务局被评为海南省民族工作系统先进集体…… 一项项显著的成绩,记录着三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轨迹。 A 坚持高位推进 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023年,三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示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风貌。 在开展民族工作中,三亚紧紧围绕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坚持把普法宣传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相结合,通过专题宣讲、民族政策法规咨询、设置宣传展板等形式,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内容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持续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活动,全年累计进社区、进学校等开展宣传教育1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品3000余份。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挖掘和发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各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动人事迹,展现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培养和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实绩。 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强化队伍建设,充实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阶梯储备很关键。三亚深入抓好少数民族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落实市委年度干部培训工作计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特别”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2023年少数民族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升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干部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来一口香喷喷的苗族三色饭。 B 扎实办好发展实事 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三亚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将高质量发展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全市民族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围绕增加少数民族村庄农民收入,三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助推民族乡村发展,以项目带动民族乡村发展。其中,作为一个黎族同胞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庄,吉阳区博后村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2023年,博后村的父老乡亲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5万余元,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 突出民族特色,三亚加大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天涯区三那村、崖州区朗典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从村庄规划、资金上予以支持。组织开展全市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及特色村寨建设培训班,拓宽少数民族村寨干部眼界和发展思路。划拨崖州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95万元、吉阳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52万元,共投入5个项目,分别为吉阳区农投标准化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合作项目、崖州区仕泓农业科技循环产业综合体项目、崖州区坡田洋种植常年蔬菜南瓜等800亩项目、吉阳区南丁村道路及路灯建设工程项目及崖州区海棠村委会三组排水渠项目,共惠及13个少数民族村落。 与此同时,三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市自然村实现市政供水全覆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建2家省级共享农庄、14家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亿元。天涯区水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育才生态区青法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积分制应用村居100%全覆盖。 一个个民生项目的落地,让各族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今年,三亚持续推动《三亚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落实工作,不断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带动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黎族阿公传授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C 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共同奔向幸福生活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既是要求,更是承诺。 多年前,博后村还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村。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视察工作时,在田间和博后村村民唠家常,作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述。 这句深情嘱托,深深扎根于吉阳区博后村数千名村民的心底。近年来,博后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蝶变成为海南最大的村庄民宿集群,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个古朴的黎族村庄如今已迸发出别样的生机:走街串巷,随处可见村民自营的特产店铺、民宿和农家乐。 “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家庭收入增长了很多。”问起开办民宿收入时,博后村村民谭中仙喜笑颜开。 2016年,谭中仙告别奋斗10年的广州,回到了老家——博后村,翻新改造老房子办起了民宿。如今,他创办的民宿拥有38间客房,不仅在业内有不错的口碑和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020年,博后村黎族阿妹蓝碧水从海口经济学院毕业后,与好朋友一起接手父母在博后村经营的杂货店。经过几年的摸索,小小杂货店实现了一年营业额从6万多元提升至近30万元。 类似博后村的美好变化,吉阳区大茅村、天涯区西岛社区、崖州区南山村等也在焕发勃勃生机;像蓝碧水这样的蜕变故事,正在三亚多个少数民族村庄上演。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三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条条宽敞的民生路、产业路、资源路在山间蜿蜒盘旋,为少数民族群众出行、创业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亚千余名党政干部已经奔赴一线,续跑乡村振兴“接力棒”。 未来,三亚将继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每一个少数民族同胞都奔向幸福。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苗族同胞跳起传统舞蹈。 D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同心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4月8日,2024年三亚市庆祝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主题文艺晚会在天涯海角游览区举行。原生态融合歌曲《摇篮喂喂》、大型黎族歌舞《袍隆扣》、苗族歌舞《山们就是好》等精彩节目,展示了璀璨多元的民族文化与和谐奋进的民族风貌,收获观众阵阵掌声; 4月8日,吉阳区开展“三月三”庆祝活动,全区22个少数民族村(社区)进行竹竿舞、拔河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 4月9日,育才生态区唱响原生态民歌、举行黎族特色婚典,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千年智慧的结晶和魅力…… 三亚通过搭建群众性文体交流舞台、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培训、挖掘创作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建各族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三亚采取“线上+线下”的办节模式,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黎锦苗绣技艺竞赛、非遗展示等活动,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少数民族文化技艺人才,加大力度扶持三亚黎锦等少数民族特色产业走向市场,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和产业化发展。 籽籽同心,同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三亚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与时俱进拓展提升共同繁荣富裕的内涵、成色和水平。

凉山移民宁夏多少人凝心聚力齐奋进 同心共铸中华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