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看到的收益率高,到手的收益率低?理财产品“收益落差”背后暗藏玄机

  • 职场
  • 2025-01-14 21:54:05
  • 7

  在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的时候看到收益率超过5%,但持有一段时间后,发现收益率远不及展示的那么优秀?

看到的收益率高,到手的收益率低?理财产品“收益落差”背后暗藏玄机

  这是什么原因?记者在业内多方采访了解到,部分理财公司会采取短期抬升新发产品收益进行“打榜”、挑选业绩突出的时段择优展示等,投资者不了解这些“门道”,很容易产生“收益落差感”。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用新发理财产品“打榜”

  “打榜”是如何操作的?“部分理财公司会采取较为激进的配置策略,在理财产品发行后不久,挑选较多优质资产进行配置。该阶段产品规模往往较小,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抬升收益。具体而言,理财公司可能会集中力量拉高理财产品成立后10天内的收益,从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以及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新发理财产品随后在银行渠道端上线,银行会突出展示新发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或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亮眼的收益率有助于理财公司在新渠道拓展客群,因此这类理财产品常被称为“打榜产品”。

  例如,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仅成立20余天,由于正好抓住了市场机会,产品净值实现了约1%的涨幅,在展示该产品收益率时,其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10%。类似地,某含权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达68%,被置于手机银行App页面的显要位置,这样的宣传手段往往会吸引不少投资者购买。

  然而,“打榜”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最终实际兑付给投资者的收益率相差甚远。随着新发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理财公司对优质资产的供给逐渐乏力,其原有的高收益不断被涌入的新资金稀释,新买入的投资者实际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断崖式”下跌。

  除了在新发理财产品中集中配置优质资产外,部分代销渠道对新发理财产品实行免手续费政策,同时一些理财公司也会降低新发产品的管理费,这些做法均会提升新发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具体来说,投资理财产品往往涉及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费等费用,其中认购费、申购费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一次性缴纳的费用;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等一般从每日净值中扣除。

  此外,理财公司还可以通过用多只新发理财产品申购同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拉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赎回开放日或每个工作日“计提”特别信托利益,同时将部分特别信托利益释放至新发理财产品中。

  “因为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要求更加严格,理财产品都是单独建账,这限制了银行理财公司直接利用内部‘蓄水池’机制实现跨产品收益调节,需要通过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来实现收益平滑。从实质上看,这种做法类似刚兑,不能公允地对待投资者,同时隐藏了风险。因为它没有真实地展现产品收益,没有真实披露信息。”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说。据悉,监管部门已叫停此类操作手法。某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监管部门要求对此类存量产品进行整改,并禁止新增此类操作的产品。

  择优展示

  事实上,无论是新发理财产品还是成立时间较长的理财产品,均存在展示收益率与投资者实际持有体验不一致的“收益落差感”。

  “理财公司在展示收益率时,倾向于挑选业绩突出的时段进行宣传,然而投资者实际购买后却发现收益率远不及展示的那样丰厚。”上述股份行理财公司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表示。

  以某国有行App所售的理财产品为例,其于显著位置展示的产品收益率,基本是在符合监管部门要求下的最佳收益率。例如,某款混合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10.86%,是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96%;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7.67%,是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23%。由于这些产品展示的收益率较高,它们被置于产品列表的起始部分。这样的展示方式,难免让初入市场的投资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业绩表现是理财产品获客、稳客、活客的重要抓手,因此渠道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常倾向于选择最佳收益率展示业绩,这有利于理财规模稳定。”光大证券(维权)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一直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早在2023年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就发布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其中对理财产品业绩展示区间进行规范:理财产品运作1个月以上但不满1年的,应至少包括从产品成立之日起计算的过往业绩;理财产品运作1年以上但不满6年的,应至少包含自产品成立当年开始所有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理财产品运作6年以上的,应至少包含最近5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

  记者观察到,在理财产品详情页上,上述要求大多能够满足。然而理财产品众多,吸引投资者点击进入详情页面的往往是重点展示的收益率,而重点展示的收益率一般为最佳收益率。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应尽量比较同一时段内的收益率,并注意理财产品的可比性,即所对比的理财产品在封闭期限、产品类型及风险等级等关键维度上保持一致。此外,投资者还需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做出投资决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