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险企年终奖微调研:基层尚可,但难逃2025的裁员降薪

  • 情感
  • 2025-02-08 18:48:08
  • 22

  来源:今日保

险企年终奖微调研:基层尚可,但难逃2025的裁员降薪

险企年终奖微调研:基层尚可,但难逃2025的裁员降薪

  对大多数行业而言,年终奖话题可谓每年必不可少的“都市传说”,保险业也不例外,对于某些条线的工作人员来说,年终奖甚至能占到一年收入比重的绝对大头。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外部环境经济复苏缓慢,消费信心不足,人们持币待购;行业内部“报行合一”深化,产品定价利率下调,转型变革阵痛持续。双重压力下的保险业负重前行,资负两端的驾驭能力备受考验。

  这又是让行业倍感压力的一年。

  不过,人身险业的2024年业绩数字倒是让从业者们长出一口凉气——

  大部分险企尤其是头部险企保费悉数正增长,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据对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统计,并整合上市公司们的利润预增信息,人身险业2024净利润较上一年增长约千亿的水平。

  按正常逻辑,大河有水小河满,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从业者们对年终奖的更多期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家公司甚至年年放出苦日子的消息。

  2024年的表现,日子能否甜一些?

  利润大涨,很多险企各渠道也实现了任务的超额达成,但岁末年初的行业氛围似乎有点波谲云诡。

  固然有些公司表达了要多犒赏犒赏员工的姿态,一些基层员工也表示年终奖更多了。

  但相当部分的公司在年终奖话题上更加遮掩,甚至有些利润不错、整体达成明面上良好的公司在2024年却一步踏入生死存亡的境地,不仅要裁员降薪、压控成本,更并号召即将广进的员工与公司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至于年终奖,在这种近乎肃杀的氛围下,扑朔迷离,有人拿得多,有人表示跟以往差不多,有人说毛都没有,还有人拿到了N+X,权当是年终吧。

  当然,在每家公司中,年终奖以及薪资收入都是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话题,只是,一边是呼吁收入公开,一边又是“背靠背”的秘薪制,反而让基层工作者们对收入,特别是象征了一年工作成果的年终奖,不吐不快。

  或是炫耀成果,或是表达对不公的不满,以及对“为什么盈利了公司反而更难、我们的收入要更少?”“钱到底都被谁挣到了?”“为什么他们什么都没干年终奖还能不受影响甚至更高?”等等话题的疑问。

  这些,显然也让从业者能以另一种视角、方向来窥视行业实质的底气。或者说,一窥险企新一年的新动作新方向。对此,《今日保》特意也连线了数位寿险公司的一线内外勤人员,来一探这让人们魂牵梦绕的年终奖之谜。

  1

  -Insurance Today-

  基层管理者眼中的年终奖

  “同比变化不大”“可能略有增长”

  从连线的四位中小险企管理者提供的信息看,所在的四家险企都发了年终奖,只有一家公司在年前发放,另外三家公司都将在年后发放。

  而对于年终奖会发放多少这一敏感话题,有些管理者则并未透露,不过也大致表达了一些看法。

  一家中小险企东北某中支总经理梁平透露,公司年前就发了年终奖,从他个人来看,2024年年终奖的金额同比变化不大。“其他人的年终奖真不清楚,因为这个是背靠背的。”

  华东某分公司总经理章卫说,他所在公司根据基本法规定发放年终奖。“但年前我们还没发,倒是发了十三薪。年终奖要到年后发,根据年终考核,各家分公司差距比较大。”

  另一家中小险企副总经理康丛说,他们公司年终奖年前也没有发放。“我们一般等审计报告出来以后再确定。预计同比基本持平,可能略有增长。内勤人员的年终奖预计是一两个月的工资吧。”

  还有一家中小险企华西某分公司副总经理林峰说,公司年前没发年终奖,预计在年后发。“24年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内勤人员的工资也同比增长,所以年终奖也应该不错。”

  需要看到的是,大多数公司的机构负责人及管理者,实际上是对自身辖区或条线的“奖金包”掌握着分配权。除非整个机构、条线的考核过于偏离预期,或是整个系统年终奖的全面压缩,这部分群体收入影响的确不会太大,更何况在这种普遍增长与良好达成的局面下。

  2

  -Insurance Today-

  内勤眼中的年终奖

  “业务条线过万,有的10万20万”

  “后援部门很多不过万”

  从一些自媒体平台上找到的内勤人员视角看,不同公司、不同岗位、不同业绩的年终奖的确差别较大,有的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而有的则不过万。

  具体来看,负责业务条线的一线内勤年终奖更加丰厚。

  一家险企华北某省分四级机构负责业务条线的内勤称,她的年终奖预计8万左右。

  “这是根据业务考核来确定的,是哄着外勤多出保费辛辛苦苦赚来的。有的还发了20万呢。”

  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中某省分同样负责业务条线的内勤称,前两年年终奖能拿到7万,这两年不景气,到手也就4万左右。

  一家大型险企华北某省分三级机构负责培训的内勤称,他近几年每年考评都拿了A,年终奖每年大约能拿到5万多。“这几年年终奖都是除夕发,不会拖到第二年。”

  一家中小险企华西某省分负责销售督导的内勤称,他的年终奖有5万元,相当于5个月的工资。

  而对于人力、财务等后援部门,年终奖不过万的则很多。甚至一些总公司层面,后援条线的年终都是较低一档,三到五个月的月薪水平较多,当然如果考核受制,也会更少。

  一家大型险企华中某省分三级机构人管岗内勤则称,同样在三级机构,他的年终奖还不到5000元,连上述内勤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不是没达成,而是超额达成,但到手的年终奖还是少得可怜。”

  一家险企财务岗位的内勤吐槽道,作为考核A类的员工,她的半年奖仅有2000,年终奖仅有6000元。

  “后来我看到上面给我的四季度奖金一万,年终奖四万,但最后发我的年终奖只有6000。好不容易上面财务考核奖了三万,结果又被领导分走一大半。”

  和以往的认识差不多,业务条线的年终奖的确会普遍高于运营、后援等偏辅助的板块,并且与机构渠道的达成考核密切相关。相对来说,背业绩的业务一线可以说是在人身险公司中,与生产力直接挂钩的岗位,倒也符合多劳多得的理念。多年来也一直为人们所默认。

  当然,很多基层内勤的年终奖决定权也都集中在机构或条线领导手上,具体到分配上,也是一直容易产生龃龉,而且很多基层机构在总部裁员压力,及业务考核方案的朝令夕改下,渠道端受到明显的影响,使得一定数量的业务线人员年终奖大打折扣,甚至不如机构内勤拿到的“平均奖”。

  加之在有些机构了解到,公司甚至还在清算“前朝余孽”,以至于他们机构条线达成任务后,不仅年终奖分文未有,还要被追缴一部分往年的收入。

  事实上,这种情况其实往年也会发生,倒是跟如今净利润大增后的一片收入紧张,似乎没啥关系。

  3

  -Insurance Today-

  外勤眼中的年终奖

  “同比大致持平”

  “年终奖发放从不压支不打折扣”

  与很多内勤年终奖不确定性高、属于盲猜不同,外勤的年终奖则相对明确——因为全年业绩就摆在那儿,年终奖也一目了然。

  只不过,由于外勤人员非保险公司员工,这笔年终奖是来自公司基本法,还是所在团队的褒赏,抑或额外的方案或奖励,未有明确的说法。从受访者的说法看,兼有之。

  一家大型险企华西某省分一家上百人团队的资深总监林正说,他的团队每年底根据代理人全年业绩、FYC确定组年终奖、部年终奖。

  “这个是写到基本法里面的。2024年的年终奖跟2023年相比大致持平,没有什么变化。”

  林正告诉《今日保》,他2024年的收入同比增长5%,但2025年就不一定了。

  “2025年的‘开门红’打到目前为止,我个人是非常不满意的,因为保费与去年相比缩减大概三分之一。这在我们公司还算比较好的。”

  一家大型险企东北某中支资深部经理李红透露,外勤年终奖都是正常发放,而且从不压支,只会提前。从标准看,年终奖是根据组、部全年业绩的百分比确定。

  “团队高管不但能拿个人年终奖,还能拿到部门年终奖。这是按照基本法计算的,任何时候没有打折,也没有错误。由于2024年我的业务一般,没有2023年好,所以年终奖仅仅拿了1万多。”

  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李卫说,他们的年终奖最高30%再乘以一个系数。

  “从全年收入看,2024年我的收入与2023年相比差不多。从2025年‘开门红’看,我们团队业绩还可以,但整个公司是负增长。”

  从各方数据也能看到,2024年中,代理人的平均收入普遍有所增长,即便受“报行合一”影响颇深的中介渠道,大多数中介公司也纷纷向代理人让利,维持队伍们的收入水平。

  在如今增员越发困难,高绩优团队千金难求的环境下,保费重仓队伍的团队长更是各家公司拉拢的对象,有的甚至是某些公司的绝对基本盘。这个意义上,外勤们的收入需要更为稳定。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行业普遍的产品结构与销售导向,与其说是产能提高带来的收入,不如说是由于更加依赖大单,使得代理人的收入水平必然水涨船高。高绩优思路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所谓的绩优真把高收入当作理所应当的事,”一年连一百万都挣不了,还当什么保险销售?“

  但反过来看,这些绩优往往会更加看重”好卖“的产品和有吸引力的基本法,并且以手中的客户作为议价筹码。至少在当下来看,总会有公司,愿意给这类代理人一个难以拒绝的报价。

  4

  -Insurance Today-

  经营大好之后险企有何动作?

  “调整基本法,取消年终奖

  降绩效降津贴降佣金”

  “2025年继续降薪、继续裁员”

  除年终奖以外,更令内外勤挂心的是公司下一步的动作。由于角色不同,大家各有各的关注点。

  从连线中发现,或许是意识到自身对保险公司的重要性,外勤人员对公司的改革举措、产品战略尤为关注,更有“主人翁”的意识。

  大型险企华西某省分一家上百人团队的资深总监直言,这次“开门红”打得一般,下一步他们期待通过一些改革,比如说产品的改革,权益的改革,以及队伍高素质转型和增员,来重构增长引擎,推动业务发展。

  “这样2025年如果能够同比持平,那就非常乐观了。”

  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李卫坦言,从2025年4月份开始公司将调整基本法,听说要取消年终奖,绩效津贴下降,佣金也下降。

  “今年是一场硬仗。看看公司下步会出台哪些利好政策,预计育成津贴会多些。基本就是将法内的一部分钱放到法外,这样各家分公司可以增加人力活动费用。”

  近两年,随着外勤队伍断崖式下跌,险企开启机构回撤潮、内勤裁员潮、降薪潮,全力节支降成。那么经历2024年这波看上去的形势大好,这个趋势会有所变化吗?

  透过网络社区平台上保险内勤们的吐槽可以看到,裁员降薪不但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反而成为更多险企的选择,甚至还在变本加厉。

  有机构内勤就表示:

  “我们在24年最后一次开会时,第一句话是2025年继续降薪(已经降到与地区最低工资持平),第二句话是继续裁员。”

  “年前我们领导开会,尽管楼上楼下都是初八上班,但咱们初四上班,因为按照目前进度,很难达成指标。领导还说:‘端好你们的饭碗,今年咱们大面积裁员,原先300多内勤员工,今年得裁员到100以内’。难以想象,如今300多员工都忙到全年无休,如果去掉三分之二那得多忙!”

  一家险企总部负责人员优化和职场优化项目的内勤证实了上述说法,“过完年就要开始优化面谈了。”

  据了解,已经有险企总部在年前制定好裁员方案,有些员工在初八一上班已经拿到并不算优渥的裁员大礼包,并且各种组织架构改革、双选会之类又要陆续上马。由此的人人自危、暗地运作、流言四起,将成为2025年的一道风景线。

  后记

  2025年的硬仗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年终奖的喜忧分化,还是下步改革的重拳出击,都折射出新形势下行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巨、攻坚任务之重。

  说到底,2024年的利润怎么来的,是天降救命稻草,还是拆东补西的会计大法,懂的人自然都懂。交待了2024年还有2025年、2026年、2027年,曾经的假设以及由假设搭建起的保费繁荣和资本狂欢,在现实的照妖镜前也是逃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有的管理者甚至痛心疾首地表示,未来三年将是公司最为困难、决定生死存亡的时期。

  当然,很多业内人员与工作者,心里也明白这一点。现状已经这样,自身只能去积极地寻求改变,寻找办法。这显然比计较一时的年终奖更重要一些。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2024年很多公司业务不错,年终奖丰厚,真正难的是2025年,前途未卜、自求多福。

  还有一位业内高管则坦言,虽然行业利润看着很美,但2024年许多公司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一是高净值客户赴港较多;

  二是企业和个人都陷入严重通缩,传统的挪储、卖利息已难有效;

  三是行业人员流失严重,新增群体难以触达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财务恐慌情绪受失业率影响较重,叠加个险主动拥抱“报行合一”、降费降佣,则更进一步加剧了人员流失。

  这位高管认为,25年是各行业普遍融入AI、提升效能的元年。保险行业也需要跟上社会的变化,要深思和改变,内外勤都要考虑。

  “锚定国债十年期收益,明年产品会动态调整不止一次。许多个险领导还在简单从事挪储+现价+产说会的传统作业模式,这只会让内外勤走上同归于尽的道路。”

  对个体该如何应对,这位高管称,可以学习金融工具投资,偏向投顾或独立理财。“这比较适合保险内外勤做低成本转型。”

  透过两位资深从业者的视角,可以看到,2025年仍将是一场硬仗,且没有什么退路。

  对大多数普通从业人员而言,多年浸染的“听话、照做”,已经令之陷入贴着落后与负担的淘汰境地。乃至部分所谓的转型,貌似越转越落后。

  (文中皆为化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