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 汽车
  • 2025-02-17 00:57:07
  • 39

摘要

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开年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下探至1.60%以下。而近期短端受资金影响出现持续调整,长端却仍相对坚挺,期限利差不断被压平。在这样相对扭曲的市场下,利率持续下行的逻辑是否还可靠?我们认为,从基本面、资产比价、货币政策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惯性思维应该得到一定修正。

疤痕效应修复,基本面预期需修正。春节消费、出行表现亮眼,这能体现的是,经济疤痕效应正在慢慢修复。而债券市场目前最关注的主要还是后续政策刺激的力度,只要没有增量政策就可以继续做多长债,但对于经济自身的积极变化并未进行任何定价。

如果以基本面预期来对利率水平进行解释,那么当前1.65%的十债水平和28BP的10-1Y期限利差是否意味着今年的经济情况较去年9月份要更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意味着目前的利率水平过度透支了对于经济的低预期。

资产比价下,债券低性价比。科技股的强势表现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那么去年机构热衷的红利与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可能会有明显下降。而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也已经论证,债券和很多资产相比都不具备明显性价比:

1)银行视角的信贷-债券EVA比价逻辑;2)房地产租售比与国债利率之间的走势比较;3)A股、红利股与长债的比价。

从央行货币政策相机决策的三因子:外部经济情况、内部经济情况和资本市场运行情况来说,目前都不支持央行做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外部来看10%的关税略低于市场预期,因此也并未催生内部的政策应对与资本市场波动,这与2018年贸易战期间的货币政策逻辑有较大不同;内部来看,目前的基本面数据表现都尚可,1月金融数据高增,新增社融70600亿元,同比多5866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5750亿元;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51300亿元,同比多210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3167亿元。

因此可以看到近期公布的货政报告表述也更加稳健。摘要中删除“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的表述,流动性层面删除“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且新增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当前市场对于中债和日本的比较学已成为显学,但日本的零利率本质是国际性事件。

日本利率的三阶段:1)90-98年左右,房价快速下跌,利率快速下行崩盘 ;2)98-2016年,利率低位的垃圾时间和房价稳步下降的垃圾时间;3)2016年后进入真正的负利率和YCC时代,利率中枢在0%左右波动。

但在第三阶段日本的零利率并非由日本单一决定,彼时欧洲也是负利率和零利率,全球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阶段,但当前并不具备这样的全球低利率→中债零利率的条件。

债市策略:扭转债市惯性思维,建议短端+出回购。总结来看,从基本面、资产比价、货币政策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惯性思维均应该得到一定修正,我们认为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利率,都应由原来的黑白思维转变成灰度思考。

基本面角度,已经能够看到一定积极信号,如果各类指标均没有二次恶化,那么利率大幅下行的基础可能也不牢靠;资产比价来看,债券在各类资产中性价比较低,且科技股带来的风险偏好回升进一步弱化债券吸引力;货币政策三因子角度也并没有能支持其做大幅宽松的条件出现;全球高通胀、高利率下,没有国际事件的触发,中债也难走出独立的零利率行情。

近期资金紧、短债跌也并非完全是央行指导造成。从去年存款管理后,大行和小行之间发生一些变化,大行存款流失到小行。但是在1月份信贷冲量的过程中大行又承担了更多的信贷任务,所以短期出现了结构性资产荒和负债荒同时出现的局面。

因此债市策略上,我们不看好近期表现坚挺的长债,可能会在市场预期慢慢扭转下迎来补跌,短债进一步回调的概率相对更低,预计后续曲线会走向熊陡,建议降久期,策略转向防守。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开年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下探至1.60%以下。而近期短端受资金影响出现持续调整,长端却仍相对坚挺,期限利差不断被压平。在这样相对扭曲的市场下,利率持续下行的逻辑是否还可靠?我们认为,从基本面、资产比价、货币政策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惯性思维应该得到一定修正。

1. 疤痕效应修复,基本面预期需修正

基本面预期需要修正,春节消费、出行表现亮眼。今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超2024年同期,反映了居民出行意愿依旧强烈。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从腊月廿八至正月初四(2025/01/27 - 2025/02/01),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为26348.27万人次,较2024年农历同期(2024/02/08 - 2024/02/13,腊月廿九至正月初四)增长3.98%。

2025年除夕当天(2025年1月28日),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0.54亿笔,较去年除夕(2024年2月9日)增长25.74%。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峰值为每秒 10.9 万笔,较去年增长 4.61%,创历史新高。此外,除夕当天,银联、网联共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较去年除夕增长175.90%,交易金额增长94.33%。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这能体现的是,经济疤痕效应正在慢慢修复,而债券市场目前最关注的主要还是后续政策刺激的力度,只要没有增量政策就可以继续做多长债,但对于经济自身的积极变化并未进行任何定价。

如果以基本面预期来对利率水平进行解释,那么当前1.65%的十债水平和28BP的10-1Y期限利差是否意味着今年的经济情况较去年9月份要更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意味着目前的利率水平过度透支了对于经济的低预期。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2. 资产比价下,债券低性价比

科技股的强势表现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那么去年机构热衷的红利与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可能会有明显下降。而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也已经论证,债券和很多资产相比都不具备明显性价比:

1)银行视角的信贷-债券EVA比价逻辑可能已经失效。我们在《深度框架:30年房贷与30年国债》研究报告中曾提出了基于银行视角的信贷-债券比价逻辑,彼时30年国债EVA水平为2.31%,明显高于按揭贷款的1.93%,以此推论国债相较于信贷的配置性价比占优。

但如果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此前贷款利率领先债券利率下行的逻辑可能已经失效。测算结果上,截至最新成交日(2025/2/14),30年国债EVA水平1.82%,已经低于存量按揭贷款的1.94%,但相比新增的按揭贷款来说仍然具有比价优势。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2)房地产租售比与国债利率之间的走势,也能看到2024年二者出现的背离。单从租售比数据来看,2024年以来有所提升,从Q1的1.6%提升至了Q4的1.9%,但在四季度出现租售比上行的情况下,30年国债利率却表现明显的加速下行,在岁末年初突破了1.9%关口。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3)不论是与全A还是红利相比,债券的相对性价比均偏低。从单纯的股债比价来看,当前万得全A与10 年国债的股债性价比,截至2月13日位于 2007年以来的历史 92%分位数,股票估值明显低于债券。而从红利股票的股息率和 30年国债之间的对比来看,尽管红利股去年表现相对亮眼,但和长债相比依然具备较强性价比。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此外技术本身也可以通过传导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截至2025年2月10日,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涵盖金融、医疗、科技、汽车等多个行业,这可能会带动一定资本开支的扩张周期。

3. 货币宽松节奏可能较慢

从央行货币政策相机决策的三因子:外部经济情况、内部经济情况和资本市场运行情况来说,目前都不支持央行做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外部来看10%的关税略低于市场预期,因此也并未催生内部的政策应对与资本市场波动,这与2018年贸易战期间的货币政策逻辑有较大不同;

内部来看,目前的基本面数据表现都尚可,1月金融数据高增,新增社融70600亿元,同比多5866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5750亿元;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51300亿元,同比多210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3167亿元。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因此可以看到近期公布的货政报告表述也更加稳健。摘要中删除“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的表述,流动性层面删除“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且新增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4. 日本零利率是否会在中债重现?

当前市场对于中债和日本的比较学已成为显学,但日本的零利率本质是国际性事件。日本利率的三阶段:1)90-98年左右,房价快速下跌,利率快速下行崩盘 ;2)98-2016年,利率低位的垃圾时间和房价稳步下降的垃圾时间;3)2016年后进入真正的负利率和YCC时代,利率中枢在0%左右波动。

但在第三阶段日本的零利率并非由日本单一决定,彼时欧洲也是负利率和零利率,全球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阶段,但当前并不具备这样的全球低利率→中债零利率的条件。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5. 债市策略:扭转债市惯性思维,短端+出回购

总结来看,从基本面、资产比价、货币政策和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惯性思维均应该得到一定修正,我们认为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利率,都应由原来的黑白思维转变成灰度思考。

基本面角度已经能够看到一定积极信号,如果各类指标均没有二次恶化,那么利率大幅下行的基础可能也不牢靠;资产比价来看,债券在各类资产中性价比较低,且科技股带来的风险偏好回升进一步弱化债券吸引力;货币政策三因子角度也并没有能支持其做大幅宽松的条件出现;全球高通胀、高利率下,没有国际事件的触发,中债也难走出独立的零利率行情。

近期资金紧、短债跌也并非完全是央行指导造成。从去年存款管理后,大行和小行之间发生一些变化,大行存款流失到小行。但是在1月份信贷冲量的过程中大行又承担了更多的信贷任务,所以短期出现了结构性资产荒和负债荒同时出现的局面。

因此债市策略上,我们不看好近期表现坚挺的长债,可能会在市场预期慢慢扭转下迎来补跌,短债受资金影响进一步回调的概率相对更低,预计后续曲线会走向熊陡,建议降久期,策略转向防守。

6. 风险提示

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扭转债市惯性思维

(转自:债文新说)

有话要说...